“快进来,先喝碗油茶!”刚到温馨之家,就受到主人李有军的热情招待。客厅里,一群人正围着一张圆桌喝油茶、聊故事,气氛活跃,其乐融融。在为记者盛油茶时,李有军还不忘吩咐儿子李文强再打一锅。
温馨之家全称是“温馨之家健康促进会”,其成员来自我市社会各阶层,有市民、农民工、青少年学生、教师、公职人员、医务人员等,是为百姓健康而组建的民间组织志愿者团队,李有军就是这个志愿者团队的创建者。
来了就做志愿者
7月26日,记者前来采访的当天,刚好遇到东兴市人民法院志愿者前来温馨之家,与李有军商讨加入温馨之家志愿者团队事宜。他们希望能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,向有需要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法律援助。
“他们到了!”正喝着油茶聊天时,李有军突然站起来向门口走去。随后,两名中年女子和一名女孩走进门来。原来,这是一对前来寻求帮助的母女。母亲何女士因为被所在的公司拖欠了几个月工资,特地来向李有军咨询,寻求帮助。母女俩的事引起了刚好在现场的法院志愿者的注意,他们当即联系公司法人,说明情况。一个小时后,何女士拿回了工资。
这母女俩与温馨之家结缘已有3年之久,当时在上初中的女儿有些思想困惑,就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温馨之家做心理咨询。“她开始来做咨询是关心妈妈,妈妈的问题解决之后,她自己又出了问题,她妈妈也来找我做咨询。”说起这对母女,李有军记忆特别深刻,“别看她女儿现在开朗,曾经很极端,有一次还离家出走。”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,问题才解决了,李有军成了这对母女信任的“亲人”,是她们无话不说的倾诉对象。现在,母女也成了温馨之家的常客和志愿者。
身体力行 影响身边人
位于中越界河畔的冲卜南路10号的近200平方米的场地,不仅是温馨之家的工作室,也是李有军的家。李有军做公益得到了家人的支持,一家4口都参与其中,12岁的小儿子也是从小跟随父亲参加公益活动。李有军的妻子笑称自己是温馨之家的“后勤部长”,打杂的事都归她管。大儿子李文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会跟随父亲一起参加公益活动,利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,设计宣传海报和资料,他还自学公众号的管理,记录、传播温馨之家的各项活动。李文强告诉记者,现在自己的朋友也自发参与志愿服务。 高中生小凌,是温馨之家的受助者之一。在李有军的帮助下,走出困境的小凌也成了志愿者。李有军表示,温馨之家的志愿者不仅仅去帮助别人,更是通过自身行为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。
“小韦妹的爱心并不比我少,这些年她为温馨之家付出了很多。”李有军口中的“小韦妹”名叫韦岭骅,是温馨之家的第一批志愿者,也是温馨之家的核心成员之一。从创办之初到现在,韦岭骅一直跟随李有军四处奔波,参加各类活动,如今在南宁工作的她坚持在有活动的时候回来参加。对于韦岭骅,李有军感到很骄傲,在韦岭骅身上,他看到了温馨之家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服务精神。
“特别课堂”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
李有军家租住的四层楼房子,工作室占了三层,所有的空间都被充分利用。一楼客厅张贴着宣传海报,屋内摆放着各种宣传资料;楼道旁的小房间里摆放了一张办公桌,在墙角的桌子上堆放着许多书、资料以及各类奖项;三楼的“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”,有沙盘和宣泄球等心理减压工具,以及一些减压小游戏;四楼的“边关夜校”,有十几套桌椅,旁边小房间还有一些备用的小板凳。最多的一次,“边关夜校”容纳了40多人一同上课。
李有军说: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先。人家没有的我们有了,人家也有的我们比他们先做。”温馨之家设立的“边关夜校”“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”,由各级禁毒、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志愿者组成师资力量,根据所关注领域人群的需求,定期开课,培训青少年防毒同伴教育员、心丝带志愿者,成为青少年禁毒预警教育的“特别课堂”。
温馨之家还在防城港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建立了“互通健教基地”,在边境校园设立“互通健教知识室”示范点,组织开展各项互通互联和同伴教育活动,定期开展青少年学生“防毒防艾”现场警示教育,建立了青少年学生禁毒防艾警示教育机制。通过这些“特别课堂”,温馨之家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,关注边境民众道德修养、法制教育和健康平安,关爱边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。
市辖区75万
港口区79.9万
港口区15万
港口区67.2万
港口区49.2万
港口区73.5万
-49.8万